分享好友 资讯头条首页 资讯头条分类 切换频道

办公、就餐……复工复产,还有这些疫情防控关键点

2020-02-28 14:51350
 “防火防盗防同事”,这两天,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医生的金句广为流传,各行各业加紧复工,为了控制新冠病毒的蔓延,他给出这样的复工三大注意事项:上班一定要佩戴口罩;公共场所不管是工作还是吃饭,都最好保持至少1米以上的距离;办公区域和物品多消毒,这些都是自我保护的安全措施。

  “最近一到两个月,把同事防住了,我想一切都防住了!”风趣又讲明道理,张文宏医生谈笑间就把复工防疫科普做了。

  的确,伴随人们踏上返工路,潜在的感染源多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做好防护是重中之重。关键时期,保护自己也就是保护他人。

  办公:加大座位间距,多人操作设备需消毒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戴、洗、宅成了人人强调的防护三大法宝。顾名思义,戴口罩、勤洗手、宅在家就是最有效的防护手段,其中尤以戴口罩为最。而面临复工,宅不再好用,戴和洗就成了最关键的防护重点。

  近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李涛指出,复工复产后,既要做好工作,还要做好个人防护。

  他建议,复工复产后,在工作场所最好要全程佩戴防护口罩,一个人时可以不戴口罩,但多人办公时建议佩戴口罩;有条件的办公场所应该适当加大座位之间的距离。

  同时,公共空间的清洁消毒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人员相对密集的工作场所。李涛表示,要注意保持工作服、座椅套等织物的清洁并定期消毒。加强手卫生措施,养成勤洗手、正确洗手的习惯。不能确定手是否干净时要避免用手接触口鼻和眼睛,减少手接触公共物品和部位。定期对工作台、操作按钮以及一些物品表面进行消毒。

  对于单位而言,有多人操作的设备,也要组织力量对接触部位比较多的表面或配件进行消毒,如果员工作业允许佩戴手套,也可以佩戴手套作业。对于手机、鼠标、键盘等常用物品,要及时进行清洁或擦拭消毒。此外,河北省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办公室主任师鉴强调,公司内还应该专门设置口罩等医护用品的垃圾箱,集中处理。

  就餐:错峰、打包,鼓励自带餐具

  复工后,吃饭成了一大问题。食堂人流量大、人员密集,到了吃饭的时间,很容易形成人挨人的局面,是防护大忌。为此,李涛建议,企业食堂可以实施错峰就餐,或打包到各自工位、休息室就餐,也可以提供盒饭,鼓励员工自带饭盒。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如果要在单位食堂就餐,要专心吃饭,少交流、少讲话;公共场所注意通风,就餐时则要注意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减少交谈。

  叫外卖也成为很多复工人员的日常行为,而点外卖也要注意防护。在取餐的过程当中,收送双方都要做好防护,降低感染的风险。在拆外卖的时候,也要注意佩戴手套进行防护。点外卖时要点熟食,有条件者,可以二次加热后再食用。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主动征求餐饮行业协会、网络订餐平台、食品安全专家等各方意见,提出5项工作措施,其中包括鼓励推行“无接触配送”,餐饮单位主动取消堂食服务,全面实行餐饮“预约式”外卖服务等,为复工复产提供餐饮安全保障。

  此外,广东省市场监管局迅速组织省餐饮协会、团餐配送行业协会,研究在网络订餐送餐员和社会餐饮经营单位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对经营集体订餐业务的外卖、网络订餐企业做出规范和指引,指导餐饮服务单位提前做好安全备餐,引导餐饮服务企业通过网络送餐和非接触性供餐方式增加供餐量,开发集中订餐的便捷方式,防范群体聚餐可能引发的风险,让员工放心吃饭,让企业顺利复工。

  通勤:公共交通已严格消毒,乘坐需戴口罩

  吃饭之外,通勤也需要重点关注。尤其是在一线城市,通勤时间动辄一两小时,成为病毒传染的隐患。关于如何出行,师鉴建议,如果通勤距离不是很远,可以尽量选择步行或者骑自行车上班;如果通勤距离较远且没有私家车,不得不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就必须主动佩戴口罩,配合工作人员测量体温,行车过程中,在保证身体平稳的前提下,减少对把手等公共区域的触摸。

  对于打车和坐地铁哪种更安全的问题时,吴尊友直言,这样区分是没有必要的,只要人员聚集就有风险,因此一定要坚持戴口罩,同时在公共场合接触过物体表面后要洗手。

  为了保证旅途安全,公共交通部门也在行动。早在1月29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就印发《关于印发公共交通工具消毒操作技术指南的通知》,指导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公共交通工具做好消毒工作。其中要求公共交通工具工作人员做好物体表面消毒。日常情况下,应保持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环境整洁卫生,并采取预防性消毒措施;飞机、火车、地铁、公交车、轮船等公共交通工具运行结束后,对内部物体表面(如车身内壁、司机方向盘、车内扶手、桌椅等),采用含有效氯250毫克/升—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也可采用有效的消毒湿巾进行擦拭;座椅套等纺织物应保持清洁,并定期洗涤、消毒处理。

  心态:科学调整,不恐慌不逞强

  除了必须的防护知识,良好的心态也是返工必备。对非常时期返岗复工的人,江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长、南昌大学教授陈建华表示,要“健康返岗、高效复工”,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的个人防护措施。

  陈建华表示,返岗复工人群心态各异,一类是急于返岗,工作走不开;或是被隔离,在家憋闷;也可能是迫于生计,想要外出务工赚钱。这些情况都会造成心理上的急迫烦躁。另一类则是对疫情的忧虑。

  不过,虽然存在不同的返工心态,但有一点心理活动是相似的,那就是担心、害怕甚至恐惧。如担心环境是否安全;怕与人接触,怕自身防护措施不到位被感染;怕工作压力大导致自身免疫力降低等。陈建华表示,面对一种人类尚未完全认识且传染性较强的病毒,害怕、担忧很正常,关键是要针对个人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非常时期,要科学应对,不害怕,但也不逞强。除了戴口罩、勤洗手、规律作息外,要做到不、少、多——不聚会,只到自己的工作单位,完成岗位工作;减少对不可靠信息的阅读,降低不必要的恐慌;多和亲友线上联系,在心理上互相支持、加油打气。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姜长青同样建议,面对疫情带来的风险,密切的家庭联系和社会支持是安全感的重要来源。每天保持至少一次和亲友之间的联系,找到互相帮助的方式。

  下班后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少逗留、不聚会。师鉴建议,回到家,轻脱外衣,悬挂在通风处,妥善处理口罩,并及时洗手,如有条件也可及时洗澡。师鉴还提醒说,要加强主动健康监测,积极配合测温,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咨询就医。(记者崔爽)
来源:科技日报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河南20条降本增效新政发布,科研仪器与技术创新获重点支持!
2025年8月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河南省支持企业降本增效若干政策措施》(豫政〔2025〕18号),推出30项具体举措,从研发、

0评论2025-08-182615

用“沉稳与创新”突破冷战与贸易战的“围剿”————《中国液相色谱寻根记》洞见中国仪器破局之道
引言:液相色谱、大连与卢佩章大连——从百年前开埠至今,一直是中华民族在多舛命运中逆流而上的前沿阵地,经历列强侵占、时代变

0评论2025-08-104567

仪器仪表行业发展再迎利好!八部门联合印发《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
重点发展高分辨率光谱仪、质谱仪、色谱仪、超宽带高分辨率数字存储示波器等科研仪器、智能检测装备、领域专用仪器仪表。同时,仪器仪表基础软件与数据库等行业图谱库及软件也将得到重点支持和建设。

0评论2025-08-053251

“十四五”税收数据透视:科学仪器产业跃升为“新质生产力”核心引擎
"十四五"期间,中国制造业稳步发展,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加速,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民营经济活力迸发,区域经济协调性增强,科学仪器产业迎来国产替代与全球化新机遇。

0评论2025-07-292436

2025年上半年流式细胞仪中标盘点:禁令发布的这半年,榜一易主了吗?
2025年上半年流式细胞仪中标金额为2.3亿元,中标台套数为208台。BD受出口限制影响期间,贝克曼、安捷伦分别拿下中标金额、数量“榜一”......

0评论2025-07-224464

热点!仪器信息网 2025 年H1热词榜出炉啦!
2025年上半年科学仪器行业热搜词榜单揭晓,涵盖化学分析、实验室设备、生命科学、环境监测等领域,反映技术热点与市场需求趋势。

0评论2025-07-173367

首次!国产高端仪器品牌反超全球老牌,占比超80%
在现代科学研究的前沿探索中,微观世界的精细解析始终是突破创新的关键。随着生命科学向纳米级精度的深入发展,超分辨显微成像技

0评论2025-07-123720

在华四十年,30家跨国仪器巨头的本土进化史
从最初的在世界为中国,到后来的在中国为中国,目前进展到在中国为世界。本文统计了30家仪器外企在华的发展进程,看看它们的本土化都到什么程度了。

0评论2025-06-262934

透视46家厂商三年营收:国产仪器迎来触底反弹?
回看过往三年的营收数据,虽有一定程度的下滑,但聚焦技术创新、海外市场拓展、细分赛道发力等维度来看,行业长期向好趋势未改,发展空间依旧广阔。

0评论2025-06-087271

静默中破局,匠心中崛起!看重压之下,科学仪器行业的突围之路——ACCSI2025主论坛报告纪实
5月12日,第十八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5)在上海松江盛大开幕。仪器信息网特别对ACCSI2025主论坛的精彩报告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0评论2025-05-18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