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头条首页 资讯头条分类 切换频道

办公、就餐……复工复产,还有这些疫情防控关键点

2020-02-28 14:51350
 “防火防盗防同事”,这两天,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医生的金句广为流传,各行各业加紧复工,为了控制新冠病毒的蔓延,他给出这样的复工三大注意事项:上班一定要佩戴口罩;公共场所不管是工作还是吃饭,都最好保持至少1米以上的距离;办公区域和物品多消毒,这些都是自我保护的安全措施。

  “最近一到两个月,把同事防住了,我想一切都防住了!”风趣又讲明道理,张文宏医生谈笑间就把复工防疫科普做了。

  的确,伴随人们踏上返工路,潜在的感染源多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做好防护是重中之重。关键时期,保护自己也就是保护他人。

  办公:加大座位间距,多人操作设备需消毒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戴、洗、宅成了人人强调的防护三大法宝。顾名思义,戴口罩、勤洗手、宅在家就是最有效的防护手段,其中尤以戴口罩为最。而面临复工,宅不再好用,戴和洗就成了最关键的防护重点。

  近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李涛指出,复工复产后,既要做好工作,还要做好个人防护。

  他建议,复工复产后,在工作场所最好要全程佩戴防护口罩,一个人时可以不戴口罩,但多人办公时建议佩戴口罩;有条件的办公场所应该适当加大座位之间的距离。

  同时,公共空间的清洁消毒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人员相对密集的工作场所。李涛表示,要注意保持工作服、座椅套等织物的清洁并定期消毒。加强手卫生措施,养成勤洗手、正确洗手的习惯。不能确定手是否干净时要避免用手接触口鼻和眼睛,减少手接触公共物品和部位。定期对工作台、操作按钮以及一些物品表面进行消毒。

  对于单位而言,有多人操作的设备,也要组织力量对接触部位比较多的表面或配件进行消毒,如果员工作业允许佩戴手套,也可以佩戴手套作业。对于手机、鼠标、键盘等常用物品,要及时进行清洁或擦拭消毒。此外,河北省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办公室主任师鉴强调,公司内还应该专门设置口罩等医护用品的垃圾箱,集中处理。

  就餐:错峰、打包,鼓励自带餐具

  复工后,吃饭成了一大问题。食堂人流量大、人员密集,到了吃饭的时间,很容易形成人挨人的局面,是防护大忌。为此,李涛建议,企业食堂可以实施错峰就餐,或打包到各自工位、休息室就餐,也可以提供盒饭,鼓励员工自带饭盒。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如果要在单位食堂就餐,要专心吃饭,少交流、少讲话;公共场所注意通风,就餐时则要注意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减少交谈。

  叫外卖也成为很多复工人员的日常行为,而点外卖也要注意防护。在取餐的过程当中,收送双方都要做好防护,降低感染的风险。在拆外卖的时候,也要注意佩戴手套进行防护。点外卖时要点熟食,有条件者,可以二次加热后再食用。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主动征求餐饮行业协会、网络订餐平台、食品安全专家等各方意见,提出5项工作措施,其中包括鼓励推行“无接触配送”,餐饮单位主动取消堂食服务,全面实行餐饮“预约式”外卖服务等,为复工复产提供餐饮安全保障。

  此外,广东省市场监管局迅速组织省餐饮协会、团餐配送行业协会,研究在网络订餐送餐员和社会餐饮经营单位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对经营集体订餐业务的外卖、网络订餐企业做出规范和指引,指导餐饮服务单位提前做好安全备餐,引导餐饮服务企业通过网络送餐和非接触性供餐方式增加供餐量,开发集中订餐的便捷方式,防范群体聚餐可能引发的风险,让员工放心吃饭,让企业顺利复工。

  通勤:公共交通已严格消毒,乘坐需戴口罩

  吃饭之外,通勤也需要重点关注。尤其是在一线城市,通勤时间动辄一两小时,成为病毒传染的隐患。关于如何出行,师鉴建议,如果通勤距离不是很远,可以尽量选择步行或者骑自行车上班;如果通勤距离较远且没有私家车,不得不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就必须主动佩戴口罩,配合工作人员测量体温,行车过程中,在保证身体平稳的前提下,减少对把手等公共区域的触摸。

  对于打车和坐地铁哪种更安全的问题时,吴尊友直言,这样区分是没有必要的,只要人员聚集就有风险,因此一定要坚持戴口罩,同时在公共场合接触过物体表面后要洗手。

  为了保证旅途安全,公共交通部门也在行动。早在1月29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就印发《关于印发公共交通工具消毒操作技术指南的通知》,指导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公共交通工具做好消毒工作。其中要求公共交通工具工作人员做好物体表面消毒。日常情况下,应保持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环境整洁卫生,并采取预防性消毒措施;飞机、火车、地铁、公交车、轮船等公共交通工具运行结束后,对内部物体表面(如车身内壁、司机方向盘、车内扶手、桌椅等),采用含有效氯250毫克/升—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也可采用有效的消毒湿巾进行擦拭;座椅套等纺织物应保持清洁,并定期洗涤、消毒处理。

  心态:科学调整,不恐慌不逞强

  除了必须的防护知识,良好的心态也是返工必备。对非常时期返岗复工的人,江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长、南昌大学教授陈建华表示,要“健康返岗、高效复工”,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的个人防护措施。

  陈建华表示,返岗复工人群心态各异,一类是急于返岗,工作走不开;或是被隔离,在家憋闷;也可能是迫于生计,想要外出务工赚钱。这些情况都会造成心理上的急迫烦躁。另一类则是对疫情的忧虑。

  不过,虽然存在不同的返工心态,但有一点心理活动是相似的,那就是担心、害怕甚至恐惧。如担心环境是否安全;怕与人接触,怕自身防护措施不到位被感染;怕工作压力大导致自身免疫力降低等。陈建华表示,面对一种人类尚未完全认识且传染性较强的病毒,害怕、担忧很正常,关键是要针对个人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非常时期,要科学应对,不害怕,但也不逞强。除了戴口罩、勤洗手、规律作息外,要做到不、少、多——不聚会,只到自己的工作单位,完成岗位工作;减少对不可靠信息的阅读,降低不必要的恐慌;多和亲友线上联系,在心理上互相支持、加油打气。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姜长青同样建议,面对疫情带来的风险,密切的家庭联系和社会支持是安全感的重要来源。每天保持至少一次和亲友之间的联系,找到互相帮助的方式。

  下班后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少逗留、不聚会。师鉴建议,回到家,轻脱外衣,悬挂在通风处,妥善处理口罩,并及时洗手,如有条件也可及时洗澡。师鉴还提醒说,要加强主动健康监测,积极配合测温,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咨询就医。(记者崔爽)
来源:科技日报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静默中破局,匠心中崛起!看重压之下,科学仪器行业的突围之路——ACCSI2025主论坛报告纪实
5月12日,第十八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5)在上海松江盛大开幕。仪器信息网特别对ACCSI2025主论坛的精彩报告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0评论2025-05-182441

零部件厂商集结,赋能高端质谱仪器硬核创新|ACCSI 2025
ACCSI 2025质谱产业化论坛吸引了来自关键零部件领域的技术型企业,并将携多款明星产品参展,助力国产科学仪器高质量发展。

0评论2025-05-013231

推动产学研双向赋能与价值共创——ACCSI2025专家学者参会十大收益
ACCSI2025(5月11-13日,上海)聚焦前沿科技,汇聚国内外行业科研智慧,探讨科学仪器发展,助力科研创新与国际合作。

0评论2025-04-242544

重磅!王建宇院士将出席ACCSI 2025,并作大会特邀报告
第十八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5)将于2025年5月11-13日在上海召开,主题为“数智驱动·新质引领”,同期举办“3i奖”颁奖盛典。王建宇院士确认出席,并作报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50409/776932.shtml 来源:仪器信息网

0评论2025-04-134436

专家智库“把脉”国产色谱产业,破解石化行业痛点——仪器信息网专家委走访活动实感
仪器信息网专家走访6家山东典型色谱企业及重要石化用户,为国产科学仪器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助力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

0评论2025-04-012874

专家视角|江桂斌院士谈PFAS等新污染物治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江桂斌:提到新污染物治理需源头控制、过程减排、末端治理三管齐下,建议尽快启动新污染物基础研究专项,完善监测体系,推动全球环境安全与全民健康。

0评论2025-03-154750

海科中心国产仪器选型数据库更新,消耗品模块正式上线
近日,由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海科中心”)联合仪器信息网共同建设的“国产仪器选型数据库”完成了重要更新,正

0评论2025-02-273771

对华出口管制,Top-Down蛋白组学未来的路在何方?
“对华出口管制,为何是蛋白质组学?”,探讨为何蛋白质组学特别是 Top-Down 技术成为对华出口管制的重点?这些限制将如何影响我国蛋白质组学技术发展与产业布局?

0评论2025-01-253709

盘点:2024年农林牧渔行业热点事件、热点政策及解析
2024年,农林牧渔行业发生了哪些关乎农产品安全、粮食安全的热点事件?颁布的政策对仪器行业有哪些影响?

0评论2025-01-052257

2024年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十大关键词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仪器信息网“2024年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十大关键词”盘点如约而至,一同回望年度风云,远眺市场机遇。

0评论2025-01-012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