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头条首页 资讯头条分类 切换频道

2米就可以? 麻省理工学院:携带冠状病毒的液滴可以传播长达8米!

2020-04-01 21:23860
 当前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已超多80万人,我国国内的疫情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控制,但是仍不能掉以轻心。当前,无症状感染者足以说明新型冠状病毒的狡猾。目前生产生活已陆续开始恢复,保持一定的距离对于减少近距离接触传播是非常有效的,但病毒的有效安全距离是多少呢?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近日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副教授Lydia Bourouiba,其所在的实验室为疾病传播流体动力学实验室(The Fluid Dynamics of Disease Transmission Laboratory主要从事研究呼气动力学(例如,咳嗽和打喷嚏)研究,团队研究发现呼气引起的气态云可以传播至27英尺(8.2米)!该研究可能对全球COVID-19大流行防控产生较大影响,目前疾病控制中心(CDC)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要求的安全距离分别需要6英尺(0.9 m)和3英尺(1.8 m)。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Bourouiba呼吁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保护医护人员,并尽可能与咳嗽或打喷嚏的感染者保持更大的距离,主要是基于病毒是以“大液滴”的方式传播,并且大液滴只能一定距离的内传播,并表示当人咳嗽,打喷嚏或以其他方式呼气时,会散发出可携带各种大小液滴的“气态云”,通过打喷嚏或咳嗽到肘部,只能部分缓解云雾。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冠状病毒没有威胁之前能传播多远?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传染病学教授Paul Pottinger博士说,关于病菌有效距离的问题仍然存在,问题不在于病菌可以传播多远,而在于它们不再成为威胁之前可以传播多远。病菌颗粒越小,人们会吸入或将粘鼻子或嘴里的感染风险就越低。冠状病毒的最大威胁实际上是较大的飞沫,唾液,鼻涕,吐痰都会产生飞沫,当有人打喷嚏时,飞沫几乎就像雨一样。但档飞沫足够大,在重力作用下,其会离开人体约六英尺内掉落到地面上,这就是六英尺法则的来源。如果病毒像Bourouiba教授研究一样,冠状病毒在27英尺(8.2米)的范围内有效,将会有更多的人患病。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尽管当前病毒的有效传播距离到底是多少,以及特定的距离内存在多少病毒等无法完全解决,但目前我们仍要保持高度的警惕,为了个人健康,外出一定要保持足够远的距离。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信息来源:
Lydia Bourouiba. Turbulent Gas Clouds and Respiratory Pathogen Emissions, JAMA (2020). DOI: 10.1001/jama.2020.4756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静默中破局,匠心中崛起!看重压之下,科学仪器行业的突围之路——ACCSI2025主论坛报告纪实
5月12日,第十八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5)在上海松江盛大开幕。仪器信息网特别对ACCSI2025主论坛的精彩报告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0评论2025-05-182424

零部件厂商集结,赋能高端质谱仪器硬核创新|ACCSI 2025
ACCSI 2025质谱产业化论坛吸引了来自关键零部件领域的技术型企业,并将携多款明星产品参展,助力国产科学仪器高质量发展。

0评论2025-05-013224

推动产学研双向赋能与价值共创——ACCSI2025专家学者参会十大收益
ACCSI2025(5月11-13日,上海)聚焦前沿科技,汇聚国内外行业科研智慧,探讨科学仪器发展,助力科研创新与国际合作。

0评论2025-04-242534

重磅!王建宇院士将出席ACCSI 2025,并作大会特邀报告
第十八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5)将于2025年5月11-13日在上海召开,主题为“数智驱动·新质引领”,同期举办“3i奖”颁奖盛典。王建宇院士确认出席,并作报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50409/776932.shtml 来源:仪器信息网

0评论2025-04-134427

专家智库“把脉”国产色谱产业,破解石化行业痛点——仪器信息网专家委走访活动实感
仪器信息网专家走访6家山东典型色谱企业及重要石化用户,为国产科学仪器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助力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

0评论2025-04-012868

专家视角|江桂斌院士谈PFAS等新污染物治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江桂斌:提到新污染物治理需源头控制、过程减排、末端治理三管齐下,建议尽快启动新污染物基础研究专项,完善监测体系,推动全球环境安全与全民健康。

0评论2025-03-154744

海科中心国产仪器选型数据库更新,消耗品模块正式上线
近日,由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海科中心”)联合仪器信息网共同建设的“国产仪器选型数据库”完成了重要更新,正

0评论2025-02-273764

对华出口管制,Top-Down蛋白组学未来的路在何方?
“对华出口管制,为何是蛋白质组学?”,探讨为何蛋白质组学特别是 Top-Down 技术成为对华出口管制的重点?这些限制将如何影响我国蛋白质组学技术发展与产业布局?

0评论2025-01-253702

盘点:2024年农林牧渔行业热点事件、热点政策及解析
2024年,农林牧渔行业发生了哪些关乎农产品安全、粮食安全的热点事件?颁布的政策对仪器行业有哪些影响?

0评论2025-01-052248

2024年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十大关键词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仪器信息网“2024年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十大关键词”盘点如约而至,一同回望年度风云,远眺市场机遇。

0评论2025-01-012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