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头条首页 资讯头条分类 切换频道

脑噪声包含梦境睡眠的独特特征

2020-08-07 15:14300
当我们做梦时,我们的大脑充满了嘈杂的电活动,看起来几乎与清醒的大脑相同。但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已经从噪音中剔除出一个信号,该信号独特地定义了梦或REM睡眠,这可能使监视睡眠障碍患者,昏迷患者或处于麻醉状态的昏迷患者更加容易。

每年,成千上万的人接受通宵研究,以诊断他们的睡眠问题,其中大多数人都挂在脑电图(EEG)上,以监测从清醒到深波,慢波睡眠再进入快速眼动睡眠的大脑活动。 。但是仅凭脑电图并不能判断患者是否醒着或在做梦:医生只能通过记录快速的眼球运动(因此,名字和肌肉张力)来区分快速眼动睡眠,因为我们的身体在全身麻痹状态下放松以阻止我们表现出自己的行为。梦。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教授,描述该研究的论文的高级作者罗伯特·奈特(Robert Knight)说:“我们现在确实有一个指标可以准确地告诉您何时处于快速眼动睡眠状态。这是一个无意识的普遍指标。”该杂志于7月28日发表在在线杂志《 eLife》上。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教授,合着者和睡眠研究员马修·沃克说:“这些新发现表明,埋藏在人脑的静电中的东西完全是独一无二的。” “而且,如果我们第一次测量到这种简单的电子信号,我们就可以准确地确定某人正在经历的意识状态-做梦,清醒,麻醉或入睡。”

通过EEG区分REM睡眠的能力将使医生能够在手术过程中对处于麻醉状态的人进行监测,以探索麻醉药引起的意识丧失与正常睡眠有何不同-这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这就是第一位麻醉学医学博士Janna Lendner发起这项研究的主要原因。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利福尼亚大学麻醉学专业四年级的伦德纳说:“我们经常告诉我们的病人,'你现在要去睡觉',我很好奇这两种状态实际上重叠了多少。”中心在德国蒂宾根。 “麻醉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果我们对它们的重叠有一点了解(也许麻醉会劫持一些睡眠途径),从长远来看,我们也许就能改善麻醉效果。”

正如沃克(Walker)在2017年的著作《为什么睡觉》中所说,睡眠丰富了各种功能,包括我们学习,记忆和做出逻辑决定和选择的能力。为维护心理健康提供有益的服务,睡眠重新调整了我们的情感性大脑回路,让我们以冷静的头脑来应对第二天的社交和心理挑战。”

睡眠中断会干扰所有这些,增加医疗,精神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

大多数睡眠研究都集中在流经大脑神经网络的同步有节奏的波上,从发出深度睡眠信号的慢波(通常是在夜晚的头几个小时)到梦想睡眠的较高频率的波。这些波在许多通常称为“ 1 / f”的常规活动之上弹出,这些活动通常已被视为噪声而忽略了。

但是Knight和他的实验室研究这种“噪音”已有十年了,发现它包含有关大脑状态的有用信息。例如,在2015年,他和现在在圣地亚哥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 San Diego)任教的博士生Bradley Voytek发现,高频活动的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Lendner现在发现,相对于低频活动,高频活动的快速下降是REM睡眠的独特特征。

伦德纳说:“这种背景活动不是有节奏的,我们已经忽略了很长时间。” “有时候,它被称为噪音,但不是噪音;它携带了很多有关潜在唤醒水平的信息。这种措施使得仅通过观察脑电图就可以将REM睡眠与清醒区分开来。”

由于慢波与大脑活动的抑制有关,而高频活动(如在清醒时发现的活动)与兴奋性行为有关,因此急剧下降的现象可能表明大脑中有许多活动,包括与神经活动有关的活动。 REM睡眠期间,肌肉运动受到抑制。

这项新措施量化了不同频率下大脑活动的关系(在每秒大约1个周期到每秒50个周期的频率下有多少活动),并确定了斜率,即频谱下降的速度。在快速眼动睡眠中,这种1 / f“下降”比在觉醒时或在麻醉状态下更为明显。

Lendner在Walker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睡眠实验室中通过EEG头皮电极记录的20人的夜间大脑活动以及在大脑中放置电极以寻找癫痫病因的10人的夜间大脑活动中发现了这种特征性测量,作为脑外科手术的必要序言 减轻癫痫发作。
 
她还记录了12例癫痫患者和其他9例接受全麻普鲁酚麻醉的脊柱手术患者的大脑活动。
 
Lendner现在正在审查昏迷患者的大脑记录,以了解他们的大脑活动在一天当中的变化情况,以及是否可以使用1 / f下降来指示出现昏迷的可能性。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科学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科学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科学仪器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科学仪器网有权转载。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静默中破局,匠心中崛起!看重压之下,科学仪器行业的突围之路——ACCSI2025主论坛报告纪实
5月12日,第十八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5)在上海松江盛大开幕。仪器信息网特别对ACCSI2025主论坛的精彩报告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0评论2025-05-182431

零部件厂商集结,赋能高端质谱仪器硬核创新|ACCSI 2025
ACCSI 2025质谱产业化论坛吸引了来自关键零部件领域的技术型企业,并将携多款明星产品参展,助力国产科学仪器高质量发展。

0评论2025-05-013226

推动产学研双向赋能与价值共创——ACCSI2025专家学者参会十大收益
ACCSI2025(5月11-13日,上海)聚焦前沿科技,汇聚国内外行业科研智慧,探讨科学仪器发展,助力科研创新与国际合作。

0评论2025-04-242537

重磅!王建宇院士将出席ACCSI 2025,并作大会特邀报告
第十八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5)将于2025年5月11-13日在上海召开,主题为“数智驱动·新质引领”,同期举办“3i奖”颁奖盛典。王建宇院士确认出席,并作报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50409/776932.shtml 来源:仪器信息网

0评论2025-04-134430

专家智库“把脉”国产色谱产业,破解石化行业痛点——仪器信息网专家委走访活动实感
仪器信息网专家走访6家山东典型色谱企业及重要石化用户,为国产科学仪器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助力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

0评论2025-04-012870

专家视角|江桂斌院士谈PFAS等新污染物治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江桂斌:提到新污染物治理需源头控制、过程减排、末端治理三管齐下,建议尽快启动新污染物基础研究专项,完善监测体系,推动全球环境安全与全民健康。

0评论2025-03-154746

海科中心国产仪器选型数据库更新,消耗品模块正式上线
近日,由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海科中心”)联合仪器信息网共同建设的“国产仪器选型数据库”完成了重要更新,正

0评论2025-02-273766

对华出口管制,Top-Down蛋白组学未来的路在何方?
“对华出口管制,为何是蛋白质组学?”,探讨为何蛋白质组学特别是 Top-Down 技术成为对华出口管制的重点?这些限制将如何影响我国蛋白质组学技术发展与产业布局?

0评论2025-01-253704

盘点:2024年农林牧渔行业热点事件、热点政策及解析
2024年,农林牧渔行业发生了哪些关乎农产品安全、粮食安全的热点事件?颁布的政策对仪器行业有哪些影响?

0评论2025-01-052251

2024年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十大关键词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仪器信息网“2024年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十大关键词”盘点如约而至,一同回望年度风云,远眺市场机遇。

0评论2025-01-012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