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头条首页 资讯头条分类 切换频道

“电泥”充满了新的神秘细菌

2020-08-24 15:4115790
 对于拉斯·彼得·尼尔森(Lars Peter Nielsen)来说,一切都始于硫化氢的神秘消失。这位微生物学家从丹麦奥尔胡斯港的底部收集了黑色的臭泥,将其丢入大玻璃烧杯,并插入定制的微传感器,以检测泥浆化学变化。在实验开始时,渣土中充满了硫化氢-沉淀物的臭味和颜色的来源。但是30天后,一条泥浆变得更白了,这表明一些硫化氢消失了。最终,微传感器表明所有化合物都消失了。奥尔胡斯大学(Aarhus University)的尼尔森回忆说,鉴于科学家对泥浆的生物地球化学的了解,“这根本没有道理。”

他说,第一个解释是传感器有问题。但结果却是陌生的:连接细胞的细菌会首尾相接以构建能够通过泥土传输高达5厘米电流的电缆。这种适应性在微生物中从未见过,可以使这些所谓的电缆细菌克服许多生活在泥浆中的生物所面临的主要挑战:缺氧。它的缺失通常会阻止细菌代谢食物中的化合物,例如硫化氢。但是电缆通过将微生物与富含氧气的沉积物相连而使它们能够进行长距离反应。

当尼尔森于2009年首次描述这一发现时,同事们对此表示怀疑。安特卫普大学化学工程师Filip Meysman回忆道:“这完全是胡说八道。”是的,研究人员知道细菌可以导电,但不能超过尼尔森所建议的距离。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微生物学家安德烈亚斯·特斯克说:“好像我们自己的代谢过程将在18公里外产生影响。”

但是,研究人员在盐水和淡水中寻找“电气化”泥浆的人越多,他们发现的越多。他们还发现了第二种爱好泥浆的电子微生物:纳米线细菌,即生长能够使电子在较短距离内移动的蛋白质结构的单个细胞。这些纳米线微生物似乎生活在任何地方,包括人嘴中。

这些发现迫使研究人员改写教科书。重新考虑泥细菌在回收碳,氮和磷等关键元素中的作用;并重新考虑它们如何影响水生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科学家们也在追求实际应用,探索电缆和纳米线细菌与污染和电力电子设备作斗争的潜力(请参见下面的侧栏)。梅斯曼说:“我们看到微生物内部以及微生物之间更多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来实现的。” “我称之为电生物圈。”
 
最重要的细胞是通过夺取一个分子中的电子,从而使电子发干,这一过程称为氧化,然后将其提供给另一个分子,通常是氧-称为还原。从这些反应中收集的能量驱动着生命的其他过程。在包括我们自己的真核细胞中,这种“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线粒体的内膜上,涉及的距离只有几微米。这就是为什么如此多的研究人员对尼尔森的说法持怀疑态度的原因,尼尔森的说法是电缆细菌正在使电子跨过相当于高尔夫球宽度的泥浆跨度移动。
 
消失的硫化氢是证明它的关键。细菌通过分解植物残渣和其他有机物质而在泥浆中产生化合物。在较深的沉积物中,由于几乎没有氧气来帮助其他细菌分解,所以会形成硫化氢。但是,在尼尔森的实验室烧杯中,硫化氢无论如何都消失了。此外,泥浆表面出现了生锈的色调,表明形成了氧化铁。
 
一天晚上,尼尔森从睡眠中醒来,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解释:如果埋在泥里的细菌通过某种方式绕过贫氧层而完成了氧化还原反应呢?相反,如果他们使用充足的硫化氢供应作为电子供体,然后将电子向上穿梭到富氧表面怎么办?如果存在铁,则氧化过程会生锈。
 
发现携带这些电子的物质非常复杂。首先,尼尔森研究小组的尼尔斯·里斯加德·彼得森(Nils Risgaard-Petersen)必须排除一个更简单的可能性:沉积物中的金属颗粒将电子传递到表面并引起氧化。他通过将一层不导电的玻璃珠插入一排泥中来实现这一点。尽管存在障碍,研究人员仍然检测到有电流流过泥浆,表明金属颗粒不是导体。
 
为了查看某种电缆或电线是否正在传递电子,研究人员接下来使用钨丝在泥浆柱上形成水平切片。电流忽隐忽现,好像一根电线已经被切断了。其他工作缩小了导体的尺寸,表明其直径必须至少为1微米。尼尔森说:“这是细菌的常规大小。”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河南20条降本增效新政发布,科研仪器与技术创新获重点支持!
2025年8月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河南省支持企业降本增效若干政策措施》(豫政〔2025〕18号),推出30项具体举措,从研发、

0评论2025-08-182541

用“沉稳与创新”突破冷战与贸易战的“围剿”————《中国液相色谱寻根记》洞见中国仪器破局之道
引言:液相色谱、大连与卢佩章大连——从百年前开埠至今,一直是中华民族在多舛命运中逆流而上的前沿阵地,经历列强侵占、时代变

0评论2025-08-104481

仪器仪表行业发展再迎利好!八部门联合印发《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
重点发展高分辨率光谱仪、质谱仪、色谱仪、超宽带高分辨率数字存储示波器等科研仪器、智能检测装备、领域专用仪器仪表。同时,仪器仪表基础软件与数据库等行业图谱库及软件也将得到重点支持和建设。

0评论2025-08-053229

“十四五”税收数据透视:科学仪器产业跃升为“新质生产力”核心引擎
"十四五"期间,中国制造业稳步发展,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加速,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民营经济活力迸发,区域经济协调性增强,科学仪器产业迎来国产替代与全球化新机遇。

0评论2025-07-292409

2025年上半年流式细胞仪中标盘点:禁令发布的这半年,榜一易主了吗?
2025年上半年流式细胞仪中标金额为2.3亿元,中标台套数为208台。BD受出口限制影响期间,贝克曼、安捷伦分别拿下中标金额、数量“榜一”......

0评论2025-07-224439

热点!仪器信息网 2025 年H1热词榜出炉啦!
2025年上半年科学仪器行业热搜词榜单揭晓,涵盖化学分析、实验室设备、生命科学、环境监测等领域,反映技术热点与市场需求趋势。

0评论2025-07-173347

首次!国产高端仪器品牌反超全球老牌,占比超80%
在现代科学研究的前沿探索中,微观世界的精细解析始终是突破创新的关键。随着生命科学向纳米级精度的深入发展,超分辨显微成像技

0评论2025-07-123697

在华四十年,30家跨国仪器巨头的本土进化史
从最初的在世界为中国,到后来的在中国为中国,目前进展到在中国为世界。本文统计了30家仪器外企在华的发展进程,看看它们的本土化都到什么程度了。

0评论2025-06-262908

透视46家厂商三年营收:国产仪器迎来触底反弹?
回看过往三年的营收数据,虽有一定程度的下滑,但聚焦技术创新、海外市场拓展、细分赛道发力等维度来看,行业长期向好趋势未改,发展空间依旧广阔。

0评论2025-06-087247

静默中破局,匠心中崛起!看重压之下,科学仪器行业的突围之路——ACCSI2025主论坛报告纪实
5月12日,第十八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5)在上海松江盛大开幕。仪器信息网特别对ACCSI2025主论坛的精彩报告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0评论2025-05-18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