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十四五”时期税收改革与发展情况举行了主题新闻发布会,发票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中国实体经济根基稳固,制造业企业销售收入占全部企业比重稳定在29%左右,为经济增长提供坚实支撑。更值得关注的是,在"高端化、智能化"转型浪潮中,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9.6%和10.4%,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速进一步攀升至8.9%和11.9%,其中工业机器人、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业年均增长23.2%和17.2%。民营经济活力持续迸发,上半年销售收入占比达71.7%,在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领域更实现年均24.1%和50.1%的高速增长,成为仪器创新生态的蓬勃力量。区域经济协调性增强,县域经济、省际贸易比重双提升,为科学仪器渠道下沉与市场拓展铺就了新通路。
创新驱动,高端化势不可挡
2021-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占比从15.3%攀升至16.9%,研发投入强度达2.68%背后是税收政策的强力支撑——2024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规模达3.32万亿元,惠及61.5万户企业,较2021年增长25.5%。半导体、生物医药及"新三样"(新能源车、光伏设备、锂电池年均增长37.6%)等产业升级,对高分辨质谱仪、纳米级电镜等高端仪器需求激增。
智能转型深度融合
机器人产业年均超20%的增速印证智能化浪潮已席卷生产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年均增长10.8%,推动"仪器上云"成为刚需。
绿色革命催生监测蓝海
清洁能源发电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3.1%,占比突破33.8%,直接带动光伏材料分析仪、风电状态监测系统爆发。
区域协同开辟新市场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创新高地销售收入占比超50%,成为国产仪器的"出海跳板"。与此同时,县域经济占比升至24.3%,为国产仪器开辟蓝海,基层医疗、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对性价比仪器的需求持续释放。
整体而言,国产替代逐步进入深水区:政策持续倾斜下,核心部件自主研发成为主战场,高端市场国际竞争白热化。同时可以看到,科学仪器行业的下沉市场与全球化正在同步推进:本土品牌在深耕县域同时,也可借力"一带一路"加速出海布局。
当研发加计扣除的税惠春风吹拂61万创新主体,当民营企业的活力注入高端制造血脉,科学仪器产业正以税收数据勾勒的昂扬曲线,宣告其作为“新质生产力”核心引擎的时代已至。